2017年Gogoro宣布完成第三輪增資,再募得3億美金(新台幣90.2億元)新入股的全球投資人,包括: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(Temasek Holdings Private )、美國前副總統高爾(Al Gore)創立的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、法國能源ENGIE集團,以及日本商社住友商事集團。
為何無法「室內坪一坪換一坪」 曾經有段時期,政府為了極力推動都更重建,喊出「室內坪一坪換一坪」的口號,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屋主參與重建。比方說,若以住在二樓以上屋主的條件為基礎,一樓可能就可考慮其現有條件再優惠些,或頂樓有搭建合法的舊違章建築物且可供居住使用,也會給予合理的拆遷補貼費用。
在舊屋換新屋的前提下,這樣的條件似乎非常划算,但事實上,經過這幾年的經驗,我們發現在目前這個40%到50%的獎勵值之下,位於住宅區的4 樓以上公寓,在重建之後其實很難滿足室內坪一坪換一坪。但若興建的是4層樓的建物,則各所有權人只能持分12.5坪(多數舊公寓的土地持分約在8 至12坪),每個人可分得的面積只有2層樓建物所有權人的一半。但是,這個算式並沒有包含建方所需付出的成本,也就是說,如果選擇合建,這4.88坪還包括要分給建方的部分。以台北市第三種住宅區為例,法定容積率是225%,每1坪土地可蓋2.25坪的容積,假設我們可以申請到40%的危老獎勵,那就可以創造出1 × 225%× 140%的容積,亦即3.15坪。首先,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,房屋重建後,屋主可分回的面積是以持分的土地面積換算出來的,而不是以目前建物的實際坪數來換算。
當我們把所有會影響房價的因素都考量進去後,計算出來的結果可能是屋主和建方五五分、六四分,或是七三分。但若真要精算,就不能單純只看建物的樓層數,而是要看土地持分大小。對行政來說,接待期望值過高的家長難度很高,很容易因為無法達到家長的期待而產生糾紛。
但從公司整體的角度來考慮,真的該辦嗎?還真的不行。」如果數位部門僅僅考慮自己,這個活動非辦不可。這兩個人吵架的原因,是因為諮詢師僅僅從自己的職務職責出發,沒有考慮到公司整體的利益和需要。想要在工作中突破單點思維,就要擺脫「我只做我的工作」的錯誤看法,在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。
你如果覺得報帳就只是報帳,僅僅是花費體力的繁瑣工作,那麼除了物理上的勞累,你不可能從中學到任何東西。就拿報帳來說,為了核銷的方便,主管可能會讓剛入職的員工幫自己報帳。
轉化率要高,流量要多,產品要好,這才是一個良性循環,如果把流量拿掉,還有銷量嗎?如果把轉化率拿掉,光顧著衝流量,會有業績嗎?能賺錢嗎?所以大家是不可分割的,若非要各自為政去考慮問題,就會影響整個公司的效率。進一步,透過這件事,我們可以瞭解主管和什麼樣的客戶打交道,瞭解公司的客戶關係圈,透過這些資訊,可以知道自己未來要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。如果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職務職責出發,數位部門的訴求和客服部門的訴求就會產生矛盾。如果你能站在整個公司的立場上,哪怕從很小的事情中,都能發現工作的意義。
圖書製作很厲害了,可以學習一下設計。英國思想家泰瑞.伊格頓(Terry Eagleton)在《美感的意識形態》(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)中說過一個故事: 一個罐頭廠的工人,每天的工作就是幾秒鐘敲一下槓桿。他只想完成自己的業績指標,而沒有站在整個團隊的角度看待工作的意義,從長遠角度來看,也損傷了整個公司的信譽和口碑。善於發現事物背後意義的人,同樣善於在小事中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。
平時編輯工作就是這樣,一個編輯不可能光顧自己,覺得「我生產的內容就是好,產品出來之後,負責發行和行銷的同事們必須幫我賣這本書」。結果工人當場就發瘋了。
必須要站在公司整體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職務職責,這是因為公司的利潤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。對各個職務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後,團隊合作會更順暢,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會發生改變,做事的格局也大不相同。
能站在動態發展的系統高度看到問題的全貌,是每個人都值得為之努力的方向。只是這種判斷在「晚回家」這件事上爆發出來。合作過程中,你需要用你看到的這種意義,去說服兩方甚至多方通力合作,讓他們明白自己各自的優勢和位置。之所以會吵架,是因為老婆對他的整體感受,產生了「不可靠」的判斷。按照道理說,他應該很感激這位諮詢師,但是最近,他卻和這位諮詢師朋友吵了一架。我有個朋友最近很苦惱,因為最近工作忙,回家的時間比較晚,每天回去後,老婆都很不高興,和他吵架。
明明因為工作晚回家不是什麼大事,為什麼老婆不能理解他、支持他呢?仔細想想,夜晚只是一天中的一個時段,覺得他回家晚,只是老婆對他的整體感受的一部分。這樣的事情多了,我的朋友對諮詢師搭檔越來越不滿。
這不是靠EQ 就能辦到,而是靠著有意義的整體思維實現。但如果你能看到報帳這件事可以節省主管的時間,讓主管更高效地工作,他就可以花更多的時間來培養你,那麼你就會更加主動報帳。
對於一個編輯從業者來說,產品部分熟悉了,可以去瞭解銷售。但不明真相的家長往往就聽信了他的話,簽訂了合約。
跟主管出去吃飯,也可以看看主管在什麼樣的場合吃飯,順便學一些社交技能。為什麼現在好多人都有周一症候群,每到周一就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?因為他們沒有用整體思維看待自己的工作,沒有從勞動中獲得意義。把小事當作大事來做,時間久了,就真的能做大事了進一步,透過這件事,我們可以瞭解主管和什麼樣的客戶打交道,瞭解公司的客戶關係圈,透過這些資訊,可以知道自己未來要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。
如果你想要連接需求和資源就更應如此,你之所以能把資源和需求匹配起來,就是因為能夠站在產業鏈乃至整個行業的高度來看問題。即使網站不當機,用戶也不會得到很好的接待。
對各個職務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後,團隊合作會更順暢,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會發生改變,做事的格局也大不相同。所以,現在如果我讓別人幫我報帳,不僅僅是讓他做這件事,同時還要告訴他這件事的意義在哪裡。
英國思想家泰瑞.伊格頓(Terry Eagleton)在《美感的意識形態》(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)中說過一個故事: 一個罐頭廠的工人,每天的工作就是幾秒鐘敲一下槓桿。轉化率要高,流量要多,產品要好,這才是一個良性循環,如果把流量拿掉,還有銷量嗎?如果把轉化率拿掉,光顧著衝流量,會有業績嗎?能賺錢嗎?所以大家是不可分割的,若非要各自為政去考慮問題,就會影響整個公司的效率。
明明因為工作晚回家不是什麼大事,為什麼老婆不能理解他、支持他呢?仔細想想,夜晚只是一天中的一個時段,覺得他回家晚,只是老婆對他的整體感受的一部分。再比如某個教育網站做了一個大活動,預期至少可以讓他們的流量增長十倍。數位部門一聽,馬上心潮澎湃:「十倍的流量,這在業績上是個多大的突破啊。必須要站在公司整體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職務職責,這是因為公司的利潤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。
之所以會吵架,是因為老婆對他的整體感受,產生了「不可靠」的判斷。如果我們能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問題,許多問題就比較容易得到解決。
跟主管出去吃飯,也可以看看主管在什麼樣的場合吃飯,順便學一些社交技能。平時編輯工作就是這樣,一個編輯不可能光顧自己,覺得「我生產的內容就是好,產品出來之後,負責發行和行銷的同事們必須幫我賣這本書」。
善於發現事物背後意義的人,同樣善於在小事中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。這個故事說明,從整體角度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有多麼重要。